awc万象城

报道

返回首页

路在脚下 梦在远方——龙源安徽公司引领低风速风电开发纪实

来源:新闻与传媒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15

9月的皖东,时晴时雨,雾气氤氲。

站在滁州市来安县杨郢乡山坡上极目远眺,一座座洁白的风机依山而立,徐徐转动的叶片时隐时现,与近处悠闲吃草的黄牛,低飞觅食的白鹭一起,形成了一幅水墨画。这里就是安徽首个风电场、全国首个内陆低风速风电场——龙源电力来安风电场。

“过去来安徽因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区而出名,但从2011年开始,低风速风电成为当地的新名片。”随行的安徽风力发电公司生产运营部主任蔡少磊言语中流露出骄傲。

来安风电场分为5期建设,总装机容量24.75万千瓦,安装165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共用一座220KV升压站。2011年10月,五期全容量投产发电,填补了安徽省风电发展的空白。

我国风电起步于“三北”地区,随着大规模风电项目上马,电网消纳不足,弃风限电成为行业阵痛期的主题。当时的龙源电力公司基于对“三北”地区限电趋势的研判,在全国率先提出“上山、下海、进军低风速”的转移开发战略,将目光投向不限电的内陆低风速地区。

年平均风速鲜有超过6m/s的安徽,曾被风电人视为“鸡肋”。从2009年12月完成签约,到2010年3月安徽风力发电公司成立,再到2010年末具备并网发电条件,来安风电场1至4期20万千瓦项目实现了“当年成立项目公司、当年核准项目20万千瓦、当年具备建成并网发电条件”的奇迹。

项目建设初期,龙源人就在为低风速风电场如何实现更多发电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稳定性思考诸多方法。边干边学,龙源人从微观选址、风机选型、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总结出了在低风速地区建设风电场的独特经验。

“你看到的这些风机,awc万象城在‘三北’地区风机的基础上反复改良,塔筒升高了10至15米,风轮直径延长后达86米、87米,是当年市场上比较先进的、适合低风速风电的机型。据测算,直径延长6米,扫风面积可增加14.27%,比之前多发约5%的电量,年发电量增加约20万千瓦时。”说起设计优化和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来安风电场场长刘辉打开了话匣子,“技术人员通过对控制系统中偏航角度和风机转速精度进行优化,实现了精确跟踪风速和风向变化,加装扰流板后,最大限度降低了尾流影响,增效3%至5%…… ”

有了来安风电场的成功案例,龙源人乘势而上,成功将项目资源储备拓展到皖北宿州、皖南宣城、马鞍山、安庆、芜湖、合肥,以及皖西六安等地区。

自2011年1月投产发电以来,截至9月21日,来安风电场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180天,累计完成发电量31.9亿千瓦时,以燃煤电厂供电标煤煤耗306克/千瓦时计算,减少标煤煤耗9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3.8万吨,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所有:awc万象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8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