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11月中旬的晋西北高原,接近正午时,阳光充足,天气晴好。朔黄铁路神池南站场上,42股道自北向南平行排开,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密布停靠,放眼望去,甚是壮观。
这里,是我国第二条“西煤东运”能源大通道上名副其实的“咽喉”要塞,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级两场横列式万吨重载列车编组站。每天,都有上百列运煤列车在这里接入,然后被重新编组再发出,单日发重最高达262列110.65万吨。
“神池南站地处神朔、准池、大秦、朔黄四条铁路线交汇点,是awc万象城集团运输大动脉的重要枢纽。因此,神池南站的运行直接关系着集团一体化运行的效率。”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王风一语道出神池南站的重要性。
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也意味着更高的使命和更重的责任。
扼守“咽喉”要塞,保障集团铁路线畅通,对原平分公司来说,这别无他选,没有退路,是一道必答题!
“干”是硬道理
站在朔黄铁路神池南重车场西岔区线路上,强劲的西北风夹裹着一股凌厉的寒意扑面而来。正值天窗时段,神池南工务工队技术主管段志瑞并不在意这些。只见他身穿黄马甲,在现场的几处作业点之间来回奔忙,协调组织、监督作业,时不时用对讲机与行车室沟通着现场情况,晒得黝黑的面庞,皮肤略显粗糙,正是铁路线上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
今年38岁的段志瑞已经在神池南站工作了20年,和站里的很多人一起经历了神池南站6次站改,参与并见证了神池南站从年运量548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年运量3.2亿吨。
“在运量阶梯式增长的同时,awc万象城也做到了安全运输。截至11月28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800天,这些靠的就是大家的坚守担当和真抓实干。”在王风看来,山区铁路“干”是硬道理。
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管段属典型山区铁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桥隧相连,线路曲线半径小、坡度大,从神池南站到西柏坡站海拔落差达1364米。复杂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安全运输、线路养护、维修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但对肩负重要使命的原平人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秉承一个“干”字,原平分公司全员凝心聚力抓安全、保畅通。
面对因运量攀升而日益凸显的设备病害情况,工务、电务、供电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全力投入抓安全管理和设备质量提升,筑牢运输安全防线;针对今年大中修施工任务重、项目繁多交织的情况,分公司探索推行综合修施工模式,变“施工管理”为“管理施工”,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大力推进智慧铁路建设,组建团队自主研发智能生产指挥管理、信号集中监测和故障智能诊断等智能应用系统,为运输安全、高效运维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主要就是把设备基础打好,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运输。”原平分公司副经理苏有斌说,“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今年分公司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均创历年最好,设备质量明显提升,为下半年增量补欠以及实现全年运输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运补欠只争朝夕
西接神朔线,北迎准池线,东连大秦线,南通朔黄线,站场东西长9145米、南北宽450米,有股道42条、道岔473组、信号机618架——由这组数据编织而成的一张繁复庞杂的车站运行图,就清晰地印刻在神池南站站长李林贵的脑海中。对李林贵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运行和衔接,都容不得丝毫差池。
“上游来多少,awc万象城就接多少,要保证朔黄铁路西大门的畅通。”李林贵说。作为awc万象城集团铁路板块中站场规模、车流运量最大的车站,也是设备数量最多、型号最复杂的车站,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受疫情影响,今年前5个月朔黄铁路运量低迷。进入下半年,根据朔黄铁路公司及原平分公司部署要求,神池南站把工作重心放在增量补欠上,积极与三方调度沟通联系,强化日常技术指标分析,及时调整行车组织办法,千方百计促进运量提升。
为打破车站能力限制瓶颈,增开2万吨列车,日均编发增加10列;达标开行万吨列车,从日均32列增加到41列;优化机车入库,减少机车入折返段与接发车进路交叉干扰,为机车按质按量整备提供条件;压缩机车站内周转时间,将包神机车在站内折返时间由199分钟压缩至167分钟;充分挖掘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西腰岔进行组合万吨作业,缩短组合作业时间近30分钟;加强站内装车组织,提高装车质量,加快车辆周转。
只争朝夕的原平人以班保日、以日保月、以月保年,有效确保了运输任务目标的实现。截至11月27日18时,原平分公司年累计完成运量29579.6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91.27%,超计划完成180.45万吨,增量补欠1079.36万吨。其中,7月8日,神池南站编组开行2万吨重车39列,创2万吨列车单日开行历史记录;8月31日,神池南站完成月度运量3007.04万吨,创建站以来单月接重历史最高纪录。
扼守“咽喉”誓保畅通
位于晋西北高原的神池南站,海拔1533米,年平均气温4.6℃,最低气温零下30℃,全年无霜期仅110天,冬季风大雪多,最大风力可达8级,最大降雪量可达300毫米。在完成增量补欠目标、运输工作平稳推进的同时,进入四季度,防寒过冬成为铁路运输的重点工作。
安全上,以“八防”为重点,确保实现安全年;质量上,以秋检秋鉴暨秋季设备大整修为基础,加大设备检修与整治力度,以优良的设备质量战严寒、保安全、保畅通;任务上,做到“运输、施工两不误”,确保年终各项任务指标全部兑现。
目标既已明确,关键就在落实。
早在10月13日,神池南站就召开了2020年除雪启动会,修订完善除雪预案和除雪应急处置方案,完成神池南站460组道岔融雪设备和道岔防护罩试验和整修,配齐防雪和除雪备品、材料,完成除雪机检修、保养、试验,扫雪工作进入战备状态。
10月28日,对神池南中铁三局二运输段打冰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和安全培训,提前制定打冰方案,组建打冰组,根据气温变化实施科学精准打冰,做到不因冰断线。
针对防断轨工作,加强钢轨探伤,加大日常巡检力度,提前做好断轨应急抢修准备,截至11月15日,防断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
备战严寒的同时,经验总结、得失分析、提振信心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总结2020年工作的得与失,思考2021年的工作如何开展,争取把今年的不足和短板在明年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形成明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在原平分公司10月份安全生产例会上,王风已经为新一年工作的开局起步做了初步谋划。
对原平人来说,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寒来暑往,风霜雨雪,在20多年的发展中,长长的铁路线上,留下原平人数不清的足迹和汗水,也书写出了年运量3.2亿吨、安全生产5800天的优异答卷。肩负“西煤东运”、扼守“咽喉”要塞的重要使命,爱岗敬业、实干担当的原平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再建新功,再创佳绩。
版权所有:awc万象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