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如果你问一百个煤港人,工作中最担心啥?九十九个会说:等煤,没船。那最幸福的事是什么?那当然是场里有煤,泊位有船,职工们只管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秋季的黄骅港人就很幸福,截至9月6日,反超年度装船进度4.5万吨,顺利完成年度生产补欠任务;截至11月16日,装船超年进度347.8万吨。在近日公布的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名单中,黄骅港务四个项目均获大奖,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创新团队一等奖及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港口企业。
但就在半年前,在疫情和恶劣天气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黄骅港务公司在月度生产任务低位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大幅欠量。5月9日,年度装船欠量最大达816万吨。锚地船舶运力最低时不足10艘,煤炭泊位出现大范围空泊,生产组织面临极大困境。
老港口人都说,装船年亏400万吨补欠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黄骅港人硬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打破常规,从7月“半年会战”算起,短短两个月,创造了补欠追回800万吨的奇迹。
科技赋能,敢为人先的港口
历经八年选址,黄骅港的建设者们首创粉砂淤泥质海域建港先例,储煤方式由传统的堆场改为筒仓群,并且48座筒仓实现互联互通,码头建设采用双侧泊位设计,形成了我国首个“码头双侧靠泊作业”的创新工艺。
科技兴港二十载,曾经苦海盐边的小体量煤港,在2017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之后连续三年吞吐量破2亿,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两项指标稳居国内港口企业之首。自主研发煤尘源头治理,颠覆了人们对煤港的传统认知;生态水系建设,开辟了煤港水循环系统建设新领域,为整个煤港行业提供了先进的环保治理方案。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指标位居我国港口行业第一位;绿色安全评价位居全国22个沿海主要港口第一名,并成为煤港行业首个国家3A级工业景区。
今年春季,黄骅港务公司不等不靠,千万百计把工作往前赶,利用生产低位,抓紧启动科技项目研发。4月27日,首次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试验成功,在煤港智能装船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世界散货港口自动化装船作业的技术空白。
正是尝到了科技赋能的“甜果子”,黄骅港务公司将人财物锲而不舍地投入到生产设备和流程改造的创新之中。2020年是公司三年期设备提能增效改造的收官之年,今年的任务是实施三条翻堆线的改造,将翻车机额定吞吐量从每小时4000吨提升至4800吨,这将大大提高港口装卸速率。
提能改造,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春节值班的设备保障中心二级师王敏刚来说,这是个印象深刻的春节。
1月29日是大年初四,公司要求一大早就启动三条翻堆线的提能增效项目。面对突发的疫情,王敏刚和港里设备保障中心以及外委单位的值班员工共四五十人,一直坚持待在厂区。正好赶上今年春季煤炭装运走低,公司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应该利用好这个提能改造的契机。
说干就干,公司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干部职工一起讨论能否将在各季度陆续完成的原本需要七八十人的改造项目,在3月至5月煤少船少这个时间,利用留守在港的四五十人集中完成。
查验完漏斗、溜槽、驱动电机、减速机、滚筒等都有备货,设备保障中心的同志们经过认真的研讨,制定了周密的改造设计方案和维修工艺,开始实施改造项目。
第一条翻堆线改造摸索的时间最长,遇到的困难最多,干得最艰苦。王敏刚正是这条线路改造的主要负责人。一是熟悉线路的同志因为疫情防控无法到达现场,只能利用现有港内的人员,二是担心运量随时要上来,不能耽误生产,改造项目紧锣密鼓不敢怠慢。工人们中午不休息,午饭也在维修现场,经过大伙夜以继日的奋战,三条流程线改造终于在5月初顺利完工,仅仅两天之后,又一个大修项目启动了。
原定于8月份实施的3号翻车机整体更新提前了。5月中旬,外委队伍陆续进港,机器零部件一到,便迅速展开项目。设备保障中心和外委单位日夜加班,翻车机从停机到更新完毕仅仅用了50天。据统计,更新后翻车机额定吞吐量顺利实现,一、二期卸车流程效率同比提高了20%,提能效果显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抢时间干出来的提能改造赋予公司敢打敢拼的“底气”,为公司6月起补欠反超提供了坚实的设备基础和硬件可能。
一体化支撑,路港航协调组织
港口是一体化运行的“咽喉”,黄骅港的任务进度直接影响到全集团整体运营完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黄骅港人知道,7月至9月风少雾少天气状况好,是补欠赶超的黄金期。
5月中旬,国家宏观调控效果初显,工业和进出口逐渐恢复,煤炭产量和需求量都上来了。6月煤炭市场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在得到集团公司一体化调度的支持后,神东煤炭、准能集团等集团核心产区的煤源源不断进港,7月初公司携各联运单位,以大无畏的勇气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奋战180天,确保完成2亿吨”的半年会战。
对外与兄弟单位密切沟通,强化协同。销售集团黄骅港办事处协调南方电厂用户,7月和8月每天平均装船量在60万吨以上。朔黄铁路黄骅港办事处做好对重排空衔接,避免重车拥堵、空车积压。8月份单列车铁路作业时间为50分钟,同比减少13分钟/列,翻车机作业率为42.9%,同比提高3.9%。对内紧抓资源调进,精细化排产,压缩辅助作业时间,不断加快车船周转,装船效率同比提高了2.4%,装船机作业率提高6.8%。
信念引领,普通人创造了奇迹
“人人抢着破纪录,我也干这个,为啥就不能破一个?”7月29日,是生产指挥中心杜玉鹏作为替班主任当班的一天,正值公司“会战”,他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
替班的人怎么还这么要强?“没想那么多,因为公司在追欠赶超,公司需要啊。”这个憨厚腼腆的小伙子脸一红,笑着说。
就是这个替班的主任破了当天的夜班卸车记录。破纪录有奖金么?接受采访的几位员工互相看了看,谁都不记得破纪录的准确奖金,大家都只想着多干快干,为公司分忧解难。替班主任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既要熟悉卸车调度,又要熟悉船舶调度,最重要的是超强的责任意识,“哪里需要就哪里补上,只要公司需要,克服困难也要上。”接受完笔者的采访,这位值班主任急着回家休息,晚上的夜班他还要冲锋在生产的第一线。
港口还有一个重要的岗位,就是生产指挥中心计划岗。计划协调就像是人的大脑,步调能否协调,全靠大脑指挥。生产组织的开始,船舶进港动态,装载方案,中控装卸等都需要计划统一协调,一刻不能松懈。自从干了这个活,陈浩就与妻儿“分居”了,因为这个工作需要24小时待机,随时处理突发事件,遇到急事经常饭不能吃,夜不能寐。今年8月16日,陈浩爱人生二胎的第三天得了肺栓塞引起心衰紧急住院,时值半年会战的紧要关头,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后,刚刚休完陪产假的陈浩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些就是黄骅港务公司基层员工,他们快马加鞭,3个月打破白班、夜班、单日装船、单月装卸船生产纪录共17次,也创造了黄骅港务公司自成立起补欠最多最快的奇迹。
现在,黄骅港人又有了新的目标,他们日夜追赶,向打破年装船最高纪录奋进。
版权所有:awc万象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